和大模型沟通

场景:研发

  • 在需求会上,需求人员对研发人员讲述需求和文档。而研发人员接受后再开始开发、测试工作。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多人协作时会遇到的传统问题,在沟通中我们遇到一个沟通漏斗。

为了应对这样的信息衰减,我们有需求会、设计评审、用例评审、系统测试、产品验收,最终产品呈现逼近100%的效果。

而我们在和大模型协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研发人员转述自己脑子里面的需求内容,输出部分代码和测试用例。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过整个漏斗相对较短

  • 1、我表述清楚了吗(自查,100% -> 80%)
  • 2、大模型懂我说的吗?(检查思维链,80% -> 40%)
  • 3、大模型输出的对不对啊?(检查结果输出,40% -> 20%)

在这个慢长的工作流程中,我们需求会上获取了内容先损失了20%,然后再通过我们自己的口传递给大模型,再到大模型输出只剩下原内容20%。最后转化有效的内容为原来的16% = 1 * 0.8 * 0.8 * 0.5 * 0.5

那你会问大模型真的那么有用,真的想用又有什么办法?

  • 无脑一刀切

效率低就低,10能存1,就存1,有用就行。

  • 制作思维链(CoT Chain of Thought)

在SFT(Supervised Fine-tuning,有监督性微调)中以Claude为代表,我们可以用类似编程的方式,为大模型植入一些相对的程序(这个类似于有点伪代码)。可以让模型的思路链路变得稳定。

和模型更高效的沟通

表述清楚: 这是一个硬币,一个面是可以找个演讲老师解决能我让我们更好的和人和大模型沟通,另一个面是提示词,提示词是一个过渡产品,当模型智商有限时,我们需要用一些词语解决,这个类比于我们和孩子说话和对大人说话一样,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多说几句,对于大人我们甚至会用引导性的话语。

听得懂吗、做的对吗: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的测评告诉我们你使用的模型有多少智商,以及他们的办事能力。

这里明确了智商问题和表达问题,智商的下限是个人的算力问题,上限是那些AIGC厂商更新模型的研发进度问题,表达问题则是内容问题也是我们的个人问题,目前主流的技术中有系统提示词RAG

系统提示词和RAG

系统提示词

DeepSeek的R系列(CoT)的这类模型不需要过度的设定人设。这是我自己写的一个python代码编写者,来帮助我编写一些基础的python代码。不同的提示词你会发现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有多个系统提示词版本和对话情况,可以切换查看。

系统提示词:

Python程序编写高手。熟悉window,Linux,MacOS操作系统

User

请你为我编写一个函数可以读取1G的文件内容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12 seconds

嗯,用户说他是Python编程高手,对Windows、Linux和MacOS都很熟悉,并且强调代码要跨平台兼容。这让我觉得他可能需要一个高效且通用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大文件。

他想让我写一个函数来读取1GB的文件内容。首先,我得考虑1GB的数据有多大。通常,文本文件中每行平均可能有几百字节,所以1GB大概会有几百万行。直接一次性读取整个文件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导致性能问题甚至崩溃。

那怎么办呢?分块读取是个好方法。这样可以控制每次读取的大小,避免内存溢出。Python的sys模块中的stdin可以用来逐行读取输入,这在处理大文件时非常有用。

我应该建议用户使用生成器函数,因为生成器可以在遍历数据时节省内存。这样,函数会一次只处理一小块数据,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

另外,跨平台兼容性也很重要。sys.stdin在各个系统上都是可靠的,不会有太大问题。所以这个方法应该是通用的。

接下来,我需要写出一个示例函数,展示如何逐行读取文件内容,并且考虑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比如文件未找到或者权限问题。同时,使用上下文管理器with来确保文件正确关闭,这也是个好习惯。

最后,给出使用这个函数的建议,例如在循环中处理每一行,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而不会占用过多内存。

处理1GB大小的文件时,需要注意内存效率问题。由于1GB规模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直接一次性读取到内存可能不现实。我将提供两种方法:

方法一:逐行读取(推荐)

逐行读取可以有效控制内存使用量,特别适合处理大规模文本文件。

import sys

def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逐行读取大文件内容"""
    try:
        with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yield line.strip('\n')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文件 {file_path} 未找到")
        return
    except PermissionError:
        print(f"权限 denied,无法读取文件 {file_path}")
        return

# 使用示例: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large_file.txt'):
    # 处理每一行数据
    print(line)

方法二:分块读取(更高效)

将文件内容分成小块进行处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内存使用。

import sys

def read_in_chunks(file_path, chunk_size=1024*1024):
    """分块读取文件内容"""
    try:
        with open(file_path, 'rb') as file:
            while True:
                data = file.read(chunk_size)
                if not data:
                    break
                yield data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文件 {file_path} 未找到")
        return
    except PermissionError:
        print(f"权限 denied,无法读取文件 {file_path}")
        return

# 使用示例:
for chunk in read_in_chunks('large_file.txt'):
    # 处理每一块数据
    print(chunk)

说明

  1. 逐行读取方法适合处理文本文件,逐行处理节省内存。
  2. 分块读取方法使用二进制模式读取文件内容,可以控制每次读取的大小(例如1MB),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件。
  3. 两种方法都包含异常处理,确保在文件不存在或权限不足时能够优雅地处理错误。

使用建议

  • 如果是文本数据,优先使用 read_large_file 函数,并根据需要进行编码设置。
  • 对于二进制文件(如图片、视频等),推荐使用 read_in_chunks 函数。
  • 两种方法都可以配合生成器使用,确保内存占用保持在较低水平。

希望这些代码能帮助你处理大规模文件。如果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User

请你给出window,linux的测试用例,让我帮助你验证程序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17 seconds > 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来验证之前提供的读取1GB文件内容的Python函数是否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上都能正常工作。 > > 首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对话。用户是想处理大规模文件,我提供了两种方法:逐行读取和分块读取,并附带了异常处理。现在用户要求测试用例来验证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 > > 用户的使用场景可能是开发环境,需要确保代码跨平台兼容性强。所以测试用例必须覆盖Windows和Linux,以及不同的文件类型(文本和二进制)。 > >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这些测试用例。首先,生成一个1GB的测试文件,这样可以模拟真实情况。生成脚本要简单易用,用户可以在不同系统上运行。 > > 然后,为每个读取函数编写具体的测试步骤。对于逐行读取的方法,应测试文本文件的读取是否正确,并且处理异常情况,比如文件不存在或权限问题。 > > 分块读取方法需要测试二进制文件的读取,同时检查每块的数据大小是否符合预期。同样,也要包括异常处理的部分。 > > 考虑到跨平台兼容性,测试用例需要在Windows和Linux环境下分别运行,并确保没有系统相关的错误。此外,代码应该使用UTF-8编码,避免不同系统的编码问题导致失败。 > > 最后,我还需要提供如何执行这些测试用例的说明,让用户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并提示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生成文件路径、权限设置等。 > > 总结一下,我的思考过程包括:确认用户需求、分析场景、设计测试用例、考虑跨平台因素、编写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能确保测试用例全面且实用,帮助用户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以下是适用于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的测试用例,用于验证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和功能。

测试用例目标

  1. 验证 read_large_file 函数(逐行读取)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是否能正常处理大规模文本文件。
  2. 验证 read_in_chunks 函数(分块读取)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是否能正确处理二进制数据。
  3. 测试异常情况,如文件不存在或权限不足时程序的响应。

测试环境

  1. Windows 环境
    • 操作系统:Windows 10/11(64-bit)
    • Python 版本:Python 3.x
  2. Linux 环境
    • 操作系统:Ubuntu/Debian/CentOS 等
    • Python 版本:Python 3.x

测试文件准备

为了测试程序,需要生成一个足够大的文件(例如 1GB)。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脚本用于生成测试文件:

def generate_test_file(file_path, size=1024*1024*1000):  # 1GB = 1024*1024*1000 bytes
    import os
    with open(file_path, 'wb') as f:
        data = b'A' * (size // 2)  # 使用两个字节生成数据,确保文件大小接近 1GB
        data += data
        f.write(data)

# 生成测试文件
generate_test_file('test_text.txt', size=1024*1024*500)  # 500MB 文本文件(UTF-8 编码)
generate_test_file('test_binary.bin', size=1024*1024*500)  # 500MB 二进制文件

测试用例详细步骤

测试 Case 1:逐行读取文本文件(Windows 和 Linux)

目标: 验证 read_large_file 函数能否正确逐行读取大规模文本文件。

步骤

  1. 在 Windows 或 Linux 系统上,生成一个包含多行数据的文本文件(例如 test_text.txt)。
  2. 运行以下代码测试:
import sys

def test_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print(f"Testing file: {file_path}")
    try:
        count = 0
        with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 测试是否逐行读取正确
                if not line.strip():
                    continue  # 忽略空行(如果生成文件中有)
                print(f"Line {count}: {line}")
                count += 1
        print(f"\nTotal lines read: {coun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str(e)}")

# 执行测试
test_read_large_file('test_text.txt')

预期结果

  • 程序应逐行读取文件内容,输出每一行的内容。
  • 如果没有错误,则说明程序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都能正常处理文本文件。

测试 Case 2:分块读取二进制文件(Windows 和 Linux)

目标: 验证 read_in_chunks 函数能否正确分块读取大规模二进制文件。

步骤

  1. 在 Windows 或 Linux 系统上,生成一个二进制文件(例如 test_binary.bin)。
  2. 运行以下代码测试:
def test_read_in_chunks(file_path):
    print(f"Testing file: {file_path}")
    try:
        chunk_size = 1024 * 1024  # 每次读取 1MB
        total_data = b''
        with open(file_path, 'rb') as f:
            for chunk in read_in_chunks(file_path):
                print(f"Chunk received: {len(chunk)} bytes")
                total_data += chunk
        print(f"\nTotal data size: {len(total_data)} bytes")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str(e)}")

# 执行测试
test_read_in_chunks('test_binary.bin')

预期结果

  • 程序应分块读取文件内容,输出每一块的大小。
  • 最终拼接后的数据大小应与原文件一致(例如 500MB)。

测试 Case 3:异常情况处理

目标: 验证程序在文件不存在或权限不足时是否能正确处理错误。

步骤

  1. 在 Windows 或 Linux 系统上,尝试读取一个不存在的文件。
  2. 运行以下代码:
def test_error_handling(non_existent_file):
    print(f"Testing file: {non_existent_file}")
    try:
        for chunk in read_in_chunks(non_existent_file):
            print("Reading chunks...")  # 如果程序正常,这里不应执行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handling test passed. Error message: {str(e)}")

# 执行测试
test_error_handling('non_existent.txt')

预期结果

  • 程序应输出错误信息,说明文件不存在或权限不足。
  • 如果没有错误,则说明程序未能正确处理异常。

验证步骤

  1.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分别执行上述测试用例。
  2. 检查输出是否与预期一致,确保程序在不同平台上表现一致。
  3.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请检查 Python 版本、文件路径和权限问题。

总结

通过上述测试用例,可以验证 Python 程序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处理大规模文件的能力,并确认程序在异常情况下的正确性。如果所有测试均通过,则说明程序编写成功。

系统提示词:

Python程序编写高手。熟悉window,Linux,MacOS操作系统,代码跨平台兼容性强,熟悉cpython解释器,代码执行效率高。代码可读性高,风格十分Pythonic。

User

请你为我编写一个函数可以读取1G的文件内容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13 seconds

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编写一个高效的Python函数来处理1GB大小的文件。首先,我应该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可能是在数据处理、日志分析或者大规模文本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考虑到文件大小是1GB,直接将整个文件内容加载到内存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资源,特别是对于系统来说,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崩溃。因此,逐行读取文件是一个更高效和安全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分批处理数据,减少内存使用。 接下来,我需要思考如何实现逐行读取。Python中的fileinput模块提供了便利,特别是fileinput.input()函数,它支持同时处理多个文件,并且能够自动检测压缩文件(如.gz),这可能对用户来说非常有用,因为他们可能有不同格式的文件需求。 另外,考虑到代码需要跨平台兼容性强,我应该避免使用依赖特定操作系统的库或方法。fileinput模块在Windows、Linux和MacOS上都是可用的,因此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还记得sys.stdin可以处理标准输入,这样函数也可以用于管道传递文件内容,增加了灵活性。这对于用户可能需要通过命令行处理数据的情况非常有用。 接下来,我应该考虑如何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效率。使用生成器函数(Generator)可以让函数在读取每一行时返回,这样不仅节省内存,还能让调用者逐行处理数据,而不需要一次性加载所有内容。 关于编码问题,用户可能需要处理不同字符编码的文件,所以提供一个encoding参数会很有帮助。默认情况下使用系统编码,但如果用户有特定需求,可以自行指定。 最后,我应该写出示例代码,并解释其功能和优点,这样用户能清楚地理解如何使用这个函数以及它的优势所在。

以下是一个高效读取1GB文件内容的Python函数,它逐行读取文件内容以避免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
import sys
import fileinput

def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encoding=None):
    """
    逐行读取大文件内容,适用于处理1GB或更大的文件。
    
    Args:
        file_path (str): 文件路径
        encoding (str, optional): 文件的编码方式,默认使用系统编码
    
    Yield:
        str: 每一行的内容(不包括换行符)
    """
    with fileinput.input([file_path], open_func=open, encoding=encoding) as f:
        for line in f:
            yield line.strip()

# 示例用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if len(sys.argv) < 2:
        print("请提供文件路径作为参数")
        sys.exit(1)

    file_path = sys.argv[1]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print(line)

这个函数的特点:

  1. 逐行读取:使用 fileinput 模块,逐行读取文件内容,避免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
  2. 高效处理大文件:适用于处理非常大的文件(如1GB或更大的文件)。
  3. 跨平台兼容性
    • 支持 Windows、Linux 和 macOS 系统。
    • 使用 fileinput 模块的 open_func=open 参数确保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4. 编码支持:支持指定文件的编码方式,可以通过 encoding 参数指定。
  5. 生成器函数
    • 作为生成器函数 (yield),逐行返回文件内容,节省内存。
    • 可以在循环中处理每一行数据,而不需要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

示例用法: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large_file.txt'):
    print(line)

注意事项:

  • 如果需要读取非常大的文件(例如1GB),请确保磁盘空间和内存足够。
  • 如果文件路径中包含特殊字符,请根据需要进行转义或使用原始字符串。

这个函数可以有效地处理大文件,避免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导致的性能问题。

User

请你给出window,linux的测试用例,让我帮助你验证程序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22 seconds

好的,我现在要帮用户编写一个Python函数,用来高效地读取1GB大小的文件内容。我之前已经给出了一个使用fileinput模块逐行读取文件的函数,并且解释了它的优点和特点。

现在,用户要求提供Windows和Linux系统的测试用例,以便验证程序是否正确工作。这表明用户希望确保这个函数在不同操作系统上都能正常运行,并且处理大文件时没有问题。

首先,我需要理解为什么用户会关心跨平台兼容性。可能是因为用户的项目需要在多个平台上运行,或者他们想确认代码的移植性。因此,测试用例应该涵盖Windows和Linux的不同特点,比如路径分隔符、编码方式等。

接下来,我要考虑如何设计这些测试用例。测试用例通常包括输入(文件内容)、预期输出和验证方法。对于处理大文件的情况,生成一个1GB的测试文件可能不太现实,因为手动创建这样的文件会非常耗时且占内存。因此,我需要想出一种替代方法,比如生成较小但结构类似的测试文件,并模拟大数据量的行为。

在Windows和Linux上分别测试文件读取功能是关键。我会考虑以下几点:

  1. 路径分隔符:Windows使用反斜杠\,而Linux使用正斜杠 /。我需要确保函数能够正确处理这两种情况。
  2. 编码方式:默认情况下,文件可能以不同的编码保存,特别是在不同系统上。测试用例应检查编码是否被正确处理。
  3. 逐行读取:函数应该能够正确地逐行读取文件内容,无论文件大小如何。

接下来,我需要思考如何在Windows和Linux环境下分别验证这些功能。对于每个操作系统,我需要准备相应的测试文件,并运行脚本来读取它们。

考虑到用户可能没有1GB的实际文件,我可以建议他们生成一个足够大的测试文件来模拟真实场景。例如,在Windows上使用fsutil命令创建大文件,在Linux上使用dd命令。这样可以在不实际处理真实大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此外,我还需要考虑性能问题。读取1GB的文件需要时间,特别是在逐行读取的情况下。因此,测试用例不仅要验证功能,还要确保函数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读取。

最后,我会总结出具体的步骤:准备测试文件、编写测试脚本、分别在Windows和Linux上执行,并根据结果调整代码。这样用户就可以全面地验证程序是否符合预期。

以下是针对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的测试用例,帮助你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跨平台兼容性。

测试用例设计

为了验证函数 read_large_file 是否能正确读取文件内容,并确保其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的兼容性,我们需要以下测试用例:

1. 基本功能测试

  • 确保函数能够逐行读取文件内容。
  • 验证每行的内容是否完整且正确。

2. 跨平台兼容性测试

  • 在 Windows 上测试路径分隔符(\\)和文件编码。
  • 在 Linux 上测试路径分隔符( /)和文件编码。

3. 大文件性能测试

  • 确保函数能够高效处理 1GB 或更大的文件,逐行读取而不会卡顿或内存不足。

测试用例实现

Windows 测试用例

  1. 生成一个测试文件

    echo "Test Line 1" > test_file.txt
    echo "Test Line 2" >> test_file.txt
    echo "Test Line 3" >> test_file.txt
    
  2. 运行测试脚本

    import sys
    
    def test_windows():
        file_path = "test_file.txt"
        count = 0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print(f"[Windows] Line {count + 1}: {line}")
            count +=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windows()
    
  3. 预期输出

    [Windows] Line 1: Test Line 1
    [Windows] Line 2: Test Line 2
    [Windows] Line 3: Test Line 3
    

Linux 测试用例

  1. 生成一个测试文件

    echo "Test Line 1" > test_file.txt
    echo "Test Line 2" >> test_file.txt
    echo "Test Line 3" >> test_file.txt
    
  2. 运行测试脚本

    import sys
    
    def test_linux():
        file_path = "test_file.txt"
        count = 0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print(f"[Linux] Line {count + 1}: {line}")
            count +=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linux()
    
  3. 预期输出

    [Linux] Line 1: Test Line 1
    [Linux] Line 2: Test Line 2
    [Linux] Line 3: Test Line 3
    

大文件测试用例(1GB)

Windows 上生成 1GB 测试文件:

fsutil file createtemp tempfile=
copy /z <路径> 1000M  # 替换为实际路径,例如:C:\Users\Username\Desktop\large_file.txt

Linux 上生成 1GB 测试文件:

dd if=/dev/zero of=large_file.txt bs=1M count=1000

验证函数读取大文件的性能和正确性:

  1. Windows

    import sys
    
    def test_large_file_windows():
        file_path = "C:\\Users\\Username\\Desktop\\large_file.txt"
        count = 0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 验证每行内容是否正确(例如,检查是否有重复或丢失)
            print(f"[Windows] Line {count + 1}: {line}")
            count +=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large_file_windows()
    
  2. Linux

    import sys
    
    def test_large_file_linux():
        file_path = "/home/username/large_file.txt"
        count = 0
        for line in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 验证每行内容是否正确(例如,检查是否有重复或丢失)
            print(f"[Linux] Line {count + 1}: {line}")
            count +=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large_file_linux()
    

测试结果验证

  • 文件内容完整性

    • 确保每行的内容都正确输出,没有丢失或重复。
  • 性能测试

    • 记录函数读取 1GB 文件所需的时间,并观察内存使用情况(确保不会溢出)。

注意事项

  1. 路径处理

    • 在 Windows 上,确保文件路径的分隔符为 \\ 或使用原生字符串。
    • 在 Linux 上,确保文件路径的分隔符为 /
  2. 编码问题

    • 确保生成和读取文件时编码一致(例如,使用 UTF-8)。
  3. 性能优化

    • 如果在 Windows 或 Linux 上读取大文件时出现卡顿或内存不足,请检查函数的实现是否高效。

通过以上测试用例,你可以全面验证 read_large_file 函数的功能和跨平台兼容性。

系统提示词:

Python程序编写高手。熟悉window,Linux,MacOS操作系统,代码跨平台兼容性强,熟悉cpython解释器,代码执行效率高。代码可读性高,风格十分Pythonic。熟练掌握TDD(测试驱动开发)方式开发,会先编写验证代码再编写程序代码。

User

请你为我编写一个函数可以读取1G的文件内容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15 seconds

嗯,用户希望编写一个高效的Python函数来处理1GB大小的文件。首先,我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地读取大文件,因为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导致性能问题甚至崩溃。

我记得流式读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样可以逐行处理数据,而不需要一次性将整个文件加载到内存中。这不仅能节省内存,还能提高处理速度,特别是对于非常大的文件来说。

接下来,我应该考虑平台兼容性。用户提到需要支持Windows、Linux和MacOS,并且代码要跨平台。Python的内置函数通常在这方面表现不错,比如open()函数在不同系统上都能使用,并且能够处理不同的文本编码问题。

然后,错误处理也是关键部分。读取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比如文件不存在或者权限问题。我应该添加try-except块来捕捉这些异常,并返回适当的错误信息,这样用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关于可读性和代码风格,保持Pythonic是重要的。使用生成器函数是个好主意,因为它不仅节省内存,还能让调用者方便地处理数据,比如在循环中逐行处理。

另外,文档字符串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其他开发者理解函数的功能和参数。我应该详细说明输入、输出以及可能的异常情况,这样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

我还想到,这个函数应该返回一个生成器,而不是一次性读取所有内容。这样可以确保内存不会被耗尽,特别是在处理超大文件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最后,测试部分也不能忽视。虽然现在用户主要关注读取功能,但如果有时间的话,后续添加单元测试会更好,确保函数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我需要编写一个流式读取的生成器函数,考虑平台兼容性、错误处理、代码风格和文档注释,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一个高效且跨平台兼容的Python函数,用于读取1GB大小文件的内容。该函数采用流式读取方式,逐块读取文件内容,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代码实现

def read_large_file(file_path, chunk_size=1024*1024):
    """
    以流的方式读取大文件内容,默认每次读取1MB数据。
    
    Args:
        file_path (str): 文件路径
        chunk_size (int, optional): 每次读取的字节数. Defaults to 1024*1024.
        
    Yields:
        str: 分块读取的文件内容,每块大小不超过chunk_size字节
        
    Raises:
        FileNotFoundError: 文件不存在
        PermissionError: 无权限访问文件
        UnicodeDecodeError: 解码文件时出现问题(默认使用utf-8编码)
    """
    try:
        with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ile:
            while True:
                chunk = file.read(chunk_size)
                if not chunk:
                    break
                yield chunk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raise FileNotFoundError(f"文件 '{file_path}' 不存在")
    except PermissionError:
        raise PermissionError(f"无权限访问文件 '{file_path}'")
    except UnicodeDecodeError as e:
        raise UnicodeDecodeError(f"解码文件时出现问题:{e}")

代码解释

  1. 函数定义

    • read_large_file 函数用于以流式方式读取大文件内容。
    • 参数 file_path 是要读取的文件路径,chunk_size 是每次读取的数据块大小,默认为1MB。
  2. 文件打开和读取

    • 使用 with open(...) as file: 语句打开文件。with 语句可以确保文件正确关闭。
    • 指定 'r' 模式(只读)和 'utf-8' 编码方式。
  3. 流式读取

    • 使用 while True 循环持续读取文件内容,直到读取到空字符串(表示文件末尾)。
    • 每次读取指定大小的块(chunk_size),并将其yield出去。
  4. 异常处理

    • 使用try-except语句捕捉可能发生的异常:
      • FileNotFoundError: 文件不存在时抛出。
      • PermissionError: 无权限访问文件时抛出。
      • UnicodeDecodeError: 解码文件内容失败时抛出。
  5. 生成器函数

    • 函数使用yield关键字,将其变为生成器函数。调用该函数时会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可以在循环中逐块获取文件内容。

使用示例

for content in read_large_file('large_file.txt'):
    print(content)

优点说明

  • 高效性

    • 采用流式读取方式,避免一次性加载整个大文件到内存,节省内存资源。
    • 每次只处理固定大小的数据块(默认1MB),提升处理效率。
  • 跨平台兼容性

    • 使用Python内置的open()函数和标准库,无需额外依赖,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
  • 代码可读性和风格

    • 函数采用生成器方式实现,符合Pythonic编程思想。
    • 提供详细的文档字符串,清晰说明输入参数、返回值及异常信息。
  • 错误处理

    • 明确捕捉和抛出不同类型的异常,便于调用者理解和处理问题。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with语句),确保文件操作的安全性。

该函数适用于需要逐块处理大文件内容的场景,例如日志分析、数据抽取等任务。

试一试:在豆包中有一个创建智能体的功能,其中的设定描述就可以填写我们的系统提示词。

RAG

RAG从定义上看其实是用户提示词的增强,它 = 知识 + 知识转化器 + 用户提示词。知识转化器由两个部分组成内容解析和内容提取,如将txt、excel、ppt、pdf等内容转成适当的格式,而后在用户发问,针对用户的问题,检索出对应的内容。下面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包括在豆包上使用)

知识库: 无

User

我周末计划开车去郊外,我该开什么车去呢。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46 seconds > 嗯,用户说他周末计划开车去郊外,问我该开什么车去。首先,我要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他可能正在考虑租车或者选择一辆合适的车来驾驶到郊外。那么,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 > > 我觉得首先要考虑的是郊外的路况。郊外通常会有乡间小路、不平的道路或者砂石路,所以车辆的越野性能和通过性很重要。另外,如果是去比较远的地方,车辆的燃油效率和续航能力也不能忽视。 > > 接下来,用户可能有不同的预算和需求。他可能是一个人出行,也可能是带家人或朋友。如果人数较多,那么车的座位数就显得重要了。此外,他是否有特殊的需求,比如需要拖挂东西或者携带帐篷、野餐用具等装备? > > 我应该建议几种类型的车辆,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推荐。首先是SUV,这类车空间大,舒适性高,适合家庭使用,而且通过性能也不错。其次是皮卡,如果需要拉货或者拖拽物品的话,皮卡是不错的选择。然后是越野车,如果路况较差,比如泥泞路或砂石路,硬派越野车会更合适。最后,如果只是短途旅行,普通家用车也可以满足需求,特别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 > 我还应该考虑到经济性,提醒用户考虑油费和维护成本。同时,租车也是一个选项,尤其是如果他只有偶尔使用的话,长期拥有车辆可能不太划算。 > > 此外,我需要建议一些驾驶注意事项,比如检查车况、规划路线、携带应急工具等,这样可以确保他的旅行安全顺利。 > > 最后,我会总结一下,根据不同的需求推荐合适的车型,并提供相关的实用信息,帮助他做出最佳选择。同时,保持语气友好,让用户体验到贴心的服务。
听起来你计划一个很棒的周末郊游!为了确保你的旅程愉快且顺利,选择适合的车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决定开什么车:

1. 考虑路况和需求

  • 城市道路 + 郊区小路:如果你主要在城市 driving 并偶尔走一些郊区的小路,一辆普通的家用车(如轿车或SUV)就完全足够了。
  • 非铺装路面:如果你计划去更偏远的地方,可能会遇到不平的泥土路或砂石路。这时,一辆四驱SUV、皮卡或硬派越野车会更适合,因为它们有更好的通过性和牵引力。

2. 推荐车型

  •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
    • 优点:空间大、舒适性高、底盘较高,适合家庭使用。
    • 推荐选择:如果你只是偶尔开去郊外,一辆城市SUV就足够了。比如丰田RAV4、本田CR-V等车型都是不错的选择。
  • 皮卡(Pickup Truck)
    • 优点:载货能力强,适合拖拽或携带大量装备,如帐篷、野餐具等。
    • 推荐选择: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装载空间,可以考虑像福特F-150、丰田Tacoma这样的皮卡车型。
  • 越野车(SUV/4x4)
    • 优点:更强的通过性和耐用性,适合更艰难的路况。
    • 推荐选择:如果你计划去较为偏远或条件较差的地方,硬派越野车如Jeep Wrangler、丰田Land Cruiser等是更好的选择。

3. 经济性考虑

  • 如果你只是偶尔开车去郊外,租车可能比买车更划算。特别是如果你不需要长期拥有这辆车。
  • 考虑油费和维护成本。SUV或越野车的油耗通常较高,可能会增加开支。

4. 其他注意事项

  • 检查车辆状况:确保你的车况良好,特别是轮胎、刹车系统等关键部件。
  • 规划路线:提前了解路况,避免走不熟悉的复杂道路。
  • 应急工具:带上一些基本的应急工具,如千斤顶、备胎、灭火器、急救箱等。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帮助!祝你周末郊游愉快,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知识库:

家庭.txt

我是一家三口,我,妻子和7岁的小孩。

资产.txt

我有两辆车,一辆小米su7轿跑,一辆腾势z9gt猎装车

User

我周末计划开车去郊外,我该开什么车去呢。

DeepSeek-r1:14b
Thought for 111 seconds > 嗯,用户问的是周末开车去郊外,应该开哪辆车比较好。让我仔细想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 > 首先,看看用户提供的上下文信息。在家庭.txt里提到他家有三口人,包括他自己、妻子和一个7岁的小孩。这说明他们可能需要一辆适合家庭出行的车,空间足够容纳三个人,特别是考虑到孩子还小,可能需要安全座椅或者其他便利设施。 > > 接下来,在资产.txt里提到他有两辆车:小米SU7轿跑和腾势Z9 GT猎装车。这两款车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我得分析一下哪种更适合郊游。 > > 小米SU7听起来像是轿跑车型,通常这类车注重速度和驾驶体验,可能空间比较紧凑。而腾势Z9 GT猎装车,猎装车一般指的是旅行车或者多用途车(SUV),这种车型通常空间更大,后备箱容积也大,适合家庭使用,尤其是带小孩出门的时候。 > > 考虑到用户有孩子,安全性和舒适性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轿跑可能在安全性上不如SUV或猎装车,而且空间也可能不够宽敞,特别是如果他们计划带很多东西去郊外,比如野餐用具、孩子的玩具等,腾势Z9 GT的后备箱会更实用。 > > 另外,郊游通常需要应对不同的路况,可能有碎石路或者不平整的道路。SUV或猎装车在这种情况下表现更好,而轿跑可能会因为较低的底盘不适合这样的路面情况。 > > 所以综合来看,建议用户开腾势Z9 GT去郊外比较合适。它不仅空间大,适合家庭成员乘坐,还能装载更多的物品,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更有保障。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您有两辆车:小米SU7轿跑和腾势Z9 GT猎装车。如果您计划周末开车去郊外,建议选择腾势Z9 GT猎装车,因为它通常更适合家庭使用,空间更大且适合带孩子出行

可以看到有了我们提供的基本信息,大模型做出的回答更加准确。

系统提示词就好像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圈,而将我们的话语比喻成一个点,那rag则是围绕这个点画了一个圆,当系统提示词和RAG相交之时,则是效率诞生的开始。

基于此我们开始讨论下一个话题高效。